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胡建兵認為,消費者并非不能接受快遞漲價,但漲價必須合法、透明。這次多家快遞公司以公路恢復收費為由“組團漲價”是說不通的,已涉嫌價格壟斷。有關部門應盡快立案調查,依法處理,進而規范快遞市場價格體系,絕不能放任串通漲價成為快遞行業的潛規則。
隨著疫情好轉,全國范圍內的收費公路(含收費橋梁和隧道)于5月6日零時恢復收費,申通、圓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先后發布公告稱,將調整快遞價格。因為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相關,此事引起了強烈關注。(5月12日《證券日報》)
多家快遞公司漲價的理由均是收費公路恢復了收費,造成運輸成本上漲。這種說法乍聽起來有點道理,但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快遞公司向消費者收取的快遞費,早就將過路費等成本計算在內了。疫情期間,全國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已經減輕了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但這種政策扶持不可能持續存在。
按理說,快遞公司漲不漲價,是企業自己的事,但如果以“恢復公路收費”為由漲價就沒有道理了。按照快遞公司的這個理由,今年春節之前,高速公路是收取過路費的,那么在開始免收過路費后,快遞價格應該下調,然后5月6日恢復公路收費后,再把快遞價格恢復到春節前的水平。如果是這樣,廣大消費者無話可說。如果快遞公司的快遞價格在免收過路費后分文未減,現在又以收費公路恢復收費為由進行上調,那就說不通了,有點蠻不講理了。
不可否認,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倉儲存放成本不斷走高等因素影響,快遞業的運營面臨著諸多壓力,如果不上調價格,那么利潤會越來越低,可能陷入難以生存的境地。重壓之下,快遞業適度漲價是可以理解的,但多家快遞公司以公路恢復收費為由“組團漲價”則是說不通的,這種行為已涉嫌價格壟斷,也讓快遞公司的誠信飽受詬病。
目前,中國的快遞市場已經很成熟,大型快遞公司就那么幾家,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傳統的中小快遞企業很難入局。這種情況下,幾家規模較大的快遞公司串通漲價,操縱市場,嚴重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既然快遞公司“不約而同”集體漲價的背后存在壟斷協議的魅影,有違法嫌疑,那么市場監管部門、郵政主管部門就應當盡快立案調查,依法處理,進而規范快遞市場價格體系。
總而言之,法律的交給法律,市場的交給市場。消費者并非不能接受快遞漲價,但漲價必須合法、透明,不能以不正當手段漲價。若快遞公司存在違法串通漲價的行為,就必須依法予以處罰,絕不能放任串通漲價成為快遞行業的潛規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胡建兵)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快遞不約而同調價 如何消除壟斷質疑?
多家快遞漲價 自話自說不如公布成本
快遞企業“組團”漲價 別讓消費者當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