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媒體節目上關于年輕人買房問題的一席話引發了較大爭議。他說,如果夫妻倆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個錢包,爺爺奶奶一個錢包,姥姥姥爺一個錢包,愛人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父母,這六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付首付的話,建議還是買房好。
樊綱的這番話被許多人質疑是在為年輕人啃老張目,還有人擔心,假如“六個錢包”被年輕人掏空買房了,一旦這些老人有個病痛需要用錢時,家庭將陷入極大的困境。
樊綱真的支持年輕人啃老買房嗎?仔細查看樊綱發表此番言論的前后語境,會發現“六個錢包買房”論可能存在斷章取義的問題。因為其語境為選擇租房還是買房,其言論是基于他作為經濟學家從成本-收益對比分析中得出的較為經濟的結果。解析他的話語邏輯,所謂“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應該是指代表這六個錢包的幾位長輩在養老的保障方面都已無虞,或者家庭在財務方面較為寬裕,從而能對年輕人買房予以經濟支援。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得不承認,有如此經濟條件的家庭,支援年輕人買房確實不失為一種較好選擇。
當然,在當前大城市房價高企、普通家庭經濟收入和養老保障相對滯后的社會現實里,許多普通工薪家庭可能還不具備從容買房、輕松養老的條件,這也正是樊綱的“六個錢包買房”論刺痛了許多人的神經的原因所在。
暫且不論一些網絡媒體對“六個錢包買房”的斷章取義,如將“六個錢包”買房之爭放在更寬廣的視野,就能發現爭議背后房價對實體產業的擠出等問題可能更值得關注:房價高企對制造業造成“擠出效應”,對民眾正常社會生活帶來高成本、高壓力。
這些年來,城市房價整體上一路上漲。在國家房地產調控不放松的大背景下,一二線熱門城市房價雖相對得到抑制,但是不少城市樓市依然“高溫”,在大城市房價整體仍然高企的語境下,不用說普通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就是連一些財大氣粗的企業都感到吃不消。早在兩年前,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就抱怨過深圳的高房價。他擔憂,除了提高生產用地成本之外,高房價還增加了企業員工的雇用成本,嚴重者可能會摧毀城市的競爭力。
實際上,華為盡管總部還在深圳,但其終端總部以及一些重要的機構近幾年來已經分布到其他城市。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對成本的反應是最為敏感的,影響企業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但在當前,生產用地成本提高和高房價帶來的企業員工雇用成本的增加,顯然是相對最突出的。而這也可能在反向上,造成從業年輕人的實際收入受到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講,“摧毀競爭力”之憂并非空穴來風。樓市火熱、房價高企的利弊一言難以概述,但是高房價客觀上導致的對制造業的“擠出效應”值得警惕。比如深圳市龍崗區的經濟分析報告中曾提到,在樓市火爆的帶動下,房地產投資額占到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74%,制造業投資則大幅萎縮,同比下降60.4%,占比僅為5%。
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來,國家加大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力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和加大深化住房供給變革,包括新增住房供給主體,優化供給構造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等舉措的實施,一路高漲的房價有望逐步回歸理性。(作者: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