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十六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
不少網民稱,一方面,民間投資增速回落部分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為此,必須推進結構性改革,全面激發制造業投資活力;另一方面,“隱形障礙”難以清除也是抑制民間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后,在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管理服務等方面,政府仍大有可為。
不妨以制造業為突破口
網民“吳琦”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依然巨大,民間投資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具體來看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去產能和環保限產推進、部分領域和地區經營風險加大導致民間資本“不敢投”;二是經濟增速放緩、項目投資回報率下降導致民間資本“不想投”;三是部分行業準入門檻過高導致民間資本“不能投”;四是政府服務欠缺、投資環境仍需完善,導致民間資本“不愿投”;五是金融、財稅等相關支持不足、民企融資難導致民間資本“無法投”。
網民“吳青”認為,民間投資增速的回落,跟經濟結構調整有關系,主要原因在于制造業的調整,而重新激發制造業的投資活力是提升民間投資的突破口。中國民間投資長期以來高度集中在制造業和房地產兩個領域,其中,制造業投資占到民間投資的一半左右,比重很大。
須加大“清障”力度
網民“夏金彪”認為,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民間投資工作,先后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鼓勵社會投資39條”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可以預計,隨著促進民間投資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民間投資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有望被打通。
還有網民提出,當前,民間投資活力的釋放依舊面臨著不少市場準入的“隱性障礙”以及稅收負擔、營商環境的問題,必須加大力度繼續“清障”,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網民“李迅雷”稱,民間投資增速回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成本因素,另一方面是收入因素,成本上升或收入下降,都會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對此,政府有必要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成本;采取“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方式,淘汰競爭性行業中的國有“僵尸企業”;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來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提高有效需求推動民間投資。
(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