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地方政府特別是西部地區財政收支壓力大,個別地方可能存在亂收費死灰復燃等問題,需要從制度層面加固減稅降費的改革舉措,建立減稅降費長效機制。
6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在今年已出臺4批政策減稅降費7180億元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1日起,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費措施,預計每年可再減輕企業負擔2830億元,合計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
近年來,國務院一直不遺余力地為企業減稅降費,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我國經濟實現穩增長奠定了基礎。
從國際社會來看,各國政府都在推動為企業減負的改革運動,比如美國實施大規模的減稅計劃,將大幅削減企業稅稅率,從35%降至15%。個人稅稅率將從7檔減少至3檔,分別是10%、25%和35%。此外,個稅起征點幾乎翻了一番。同時,英國、日本等也實施了減稅計劃,為企業減輕負擔。
我國作為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一員,同樣需要根據國際形勢對國內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以應對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維護國家利益。 其實,我國從2012年起就開始試點推進“營改增”改革,在減稅降費上,我國走在了國際前列。并且,減稅降費的改革也在持續推進。
當然,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特別是東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地方政府特別是西部地區仍然面臨較大的財政收支壓力,個別地方可能存在亂收費死灰復燃等問題。對此,需要從制度層面加固減稅降費的改革舉措,建立減稅降費長效機制。
正因為如此,6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防止亂收費反彈相關舉措意義重大。在7月1日前上網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實現全國“一張網”動態化管理,從源頭上防范亂收費,決不讓已“瘦身”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彈。可以說這是制度化減稅降費的重要一步,也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提升收費項目的透明度,將權力置于陽光之下,關進群眾監督的“籠子里”。
當然,從長遠來看,在推進減稅降費的同時,還需要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比如推進稅收法定的改革、財權和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改革、稅費征管體制改革等,特別是應將部門直接收費轉變為相關職能部門收取并納入國家預算,通過預算來調控收費項目,實現法治化管理。(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推進減稅降費把握好財政收支平衡
【兩會時評】減稅降費要讓企業有“獲得感”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