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日子到了,各地陸續出現“萬人送考”的震撼畫面。老師和家長們的助威,浩浩蕩蕩的送考車輛,無不營造出緊張而熱烈的氣氛。
這樣的氣氛,顯示出一種高度的重視。很多輿論輕描淡寫地說出“高考并不重要”,這是不負責任的。如果設身處地去感受,多多了解這些學生、家長們的家境、生活和心情,看法也許就不一樣。對高考嚴陣以待的人們,是真心希望通過這場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考是極其簡單的游戲規則,這樣的規則,對于普通人、尤其是社會底層家庭,尤其有利。家庭境況一般,當然會把高考視作進入社會上升通道的便捷途徑,不敢輕易錯過,高考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可以輕松吐槽的話題。錯過這樣一個途徑,人生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道路,但付出不會比高考輕松,而且結果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不像高考那么確定。
我們的社會進入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階段,許多家庭的教育投入已經不局限于應試教育,還包括各種社會技能、外語、藝術、文化的培養。甚至升學途徑也變得豐富,自主招生、出國留學的機會也在增加,對于家境不錯的學生、家長而言,高考的意義確實在淡化。但是對于小地方,對于邊遠地區,這些更高層次的教育是奢侈,許多新增的升學途徑仍然是奢望,他們還是只能通過高考來改變前程,當然會異常珍視這次機會。
即便高考順利,進入理想中的大學,許多的稟賦差異也都會暴露出來。“高分低能”的嘲諷,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但什么是“能力”?審美能力、社交能力、藝術修養等等,當大城市的孩子們學到了更多的能力時,貧苦地區的學生們唯有通過“高分”來證明自己。他們不是只想讀死書,他們也想多經歷世界,但不可否認,他們的環境條件確實差了一些,教育資源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情況。有許多對于高考的反思,把板子打到了這類學生身上,是不合情理的。
甚至“高分”“狀元”越來越難以出現在小地方的學校。城市越發達,教育條件越好,意味著符合應試教育規律的訓練能更充分,師資配備更優秀。我們呼吁教育資源加強投入,教育資源配置能夠更公平、更合理,同時也不應該忽視,那些為高考艱辛備戰的貧寒學子,他們正在為一個理想的分數,付出著超常的個人努力。這個時候,應該強調多多關注一下他們的教育處境,而不是空洞地剖析制度。
這幾天,許多的企業參加送考的行列,開啟了各種公益活動。社會沉浸在高考的氛圍中,有各種“為高考讓路”的行動,令人感覺溫馨。這是一種社會關愛,是表達祝福、鼓勁。我們也希望,參加這場考試的學生們,都能順利發揮自己的平時所學,收獲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