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譚浩俊認為,金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不需質疑的。關鍵在于,金融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于14日下午舉行了六場平行主題會議。其中,“促進資金融通”平行會議的主題為“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會議期間,財政部及人民銀行與有關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多項文件。(5月14日 新華社)
截止2016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可以預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推進,將有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準備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去。
金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這是不需要有任何爭議、任何懷疑的問題。關鍵在于,金融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
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顯然不只是設立機構、提供資金。而應當有更高的目標、更深刻的內涵、更長遠的目光。要知道,“一帶一路”帶給中國金融機構的,并非只有機遇,還有挑戰,并不只有利益,也有風險。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更多地獲得利益、減少風險,對每個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金融機構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毫無疑問,中國的金融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能夠為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活水、資金血液,提高這些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倡議的亞投行能夠吸引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踴躍參與,原因就在于“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廣闊的前景。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和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一道,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自然不可能不引起相關國家的特別關注和過度解讀。加上不同國家的法律、政治、文化、歷史、宗教等不同,也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所以,維護金融安全也是金融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不可盲目、不能草率的方面。
不僅如此,中國的金融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能否在提供金融活水之外,努力增強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的能力、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的秩序、化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矛盾、建立更具市場化意識的金融管理體制,也是應該認真應對的挑戰和逐步完善的目標。
這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設立的境外分支機構不少,幾大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時,也都引進了國際戰略投資者。但實事求是地講,入心入腦的東西并不多,經營思路、經營方式、經營思維等,更多的還停留在過去的傳統階段,沒有全面融入到國際金融市場。因此,中國的金融機構也應該把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當作推動體制機制轉型的一次機遇。借此推動金融改革,加快金融機構經營理念的轉變。
總之,金融必須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提供資金血液。同時,也要把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避免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因為對國際市場規則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仔細而使企業面臨風險隱患,遭受損失。引活水與防風險必須同步推進、密切協調。(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譚浩俊)
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大家談】 “一帶一路”:撬動全球開放發展的新支點
將“一帶一路”建成通向美好未來“五個之路”具有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