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發展的內外環境將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勢頭上揚,使全球政治經濟局勢跌宕不止、暗流洶涌;另一方面,我國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金融風險增大的突出矛盾與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作為一個轉型發展中的大國,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如何應對經濟轉型的多重挑戰?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經濟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國選擇”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圍繞“經濟全球化新變局與中國對外開放”、“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等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但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認真面對。面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魏禮群——
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
在經濟全球化處于十字路口的新形勢下,中國應該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改革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以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推向前進的根本動力。當今中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地位和時代責任,也需要推進全球共同發展。同時,中國還應堅定不移參與經濟全球化,著力引領新型全球化方向。我們要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各種挑戰,為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要確立新型全球化理念,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整體化、科學化、均衡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把服務業市場開放作為重中之重
我國經濟轉型是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向世界不斷開放市場的過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處于轉型期的大國,經濟轉型處在重要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實現自身可持續增長,還是在新一輪更高水平開放中推動經濟全球化,都取決于經濟轉型的實際進程。未來5至10年,是我國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靠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已走到盡頭,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從國際來看,全球服務貿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服務貿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推進經濟轉型中,實現創新驅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乃題中應有之義。其中,無論是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還是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貿易新格局,都需要把服務業市場開放作為重中之重。這將對國內改革和轉型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
在擴大開放中贏得主動
當前,經濟全球化正步入一個大變局時代,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逆潮涌動、”黑天鵝“頻出,各國市場開放不確定性明顯增大,這些都對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出新的課題。眼下,我國對外開放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外部環境、內部稟賦、開放重點、開放路徑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特點。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承載著為國內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的歷史使命。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我國需要以經濟轉型為目標推進結構性改革,在堅定擴大開放中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對外開放既需要著眼于拓寬國內經濟轉型的戰略空間、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還需要在引領開放、包容、共享的經濟全球化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益 青)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