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于醫療領域的“病癥”之多,讓人目不暇接,從醫院迷戀斥巨資購買大型進口“超級設備”亂象,到大連急救中心為每位一線醫護人員配備專業望遠鏡,再到南京醫療廢物流入“黑作坊”變身塑料玩具、餐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央視報道,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醫藥代表提成是藥品價格的10%,醫生收的回扣則是藥品價格的30%至40%。醫藥代表稱,若醫院藥品采購目錄里有兩種藥治同一種疾病,醫生一般會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
雖說醫生吃回扣、拿提成已是“公開的秘密”,但聽到“你買藥的錢,近半成了他們的回扣”的時候,公眾的心里還是大吃一驚的——醫生拿的藥價回扣怎么會這么高?患者本就病痛交加,還成了醫藥代表和無德醫生之間赤裸“交易”的犧牲品,雪上加霜,身心俱傷。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國家一直致力于完善醫療環境,頻推醫療改革善策,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依然得不到有效緩解的怪象了。
一些醫生和醫藥代表沆瀣一氣,結成利益同盟,形成一道“隱墻”,把國家實施的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制度消解于無形,像病毒一樣啃噬惠民醫改政策,直接催生虛高藥價,還導致醫生熱衷于多開藥、濫開藥、開貴藥的歪風席卷,價廉效優的藥品逐一“消失”等一系列惡性“病變”。
若僅從職業操守和醫德層面譴責無良醫生,是遠遠不夠的。國家衛計委及時反映,責成上海、湖南兩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連夜開展調查,并已停職1名涉事醫生。衛計部門行動之迅速值得稱贊,但大家都相信報道所見只是“醫生吃回扣”的冰山一角,顯然,公眾還有更多的期待。
藥品從藥廠到患者手中,要經過藥商、醫藥代表、招標人員、醫生等多個環節,環節越多,藥價虛高的水分越多,按下葫蘆浮起瓢,要擠干水分實屬不易。因此,相關部門除了動真格查處醫藥回扣,依法嚴懲相關人員,凈化醫療行業環境之外,不妨以此為突破口,尋求釜底抽薪式的“處方”,改革招標采購機制,探索建立“醫院—藥廠”的“醫”“藥”無縫對接模式,允許公立醫院單獨或組團采購,建立醫院與生產企業直接交易的互聯網平臺,通過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催生優質低價的藥品市場。只有鏟除滋生高回扣的現實土壤,才能根治以藥養醫的體制弊端。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