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鄒平黃山中學推行所謂OKAY智慧課堂項目,要求高一每生要交2800元買平板,引發家長和學生不滿。對于這項收費,校方稱錢不是學校收取的,而是企業收的,學校不算違規。當地教育部門表示,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必須按照堅持自愿的原則,鄒平黃山中學的收費行為很難判斷是否堅持自愿原則。 (12月14日新華網)
在基層教改急欲破題的大背景下,各式各樣的“先鋒試驗”也泥沙俱下。這一次,又有中學迫不及待拋出所謂“平板教學”、“智慧課堂”,唬人的噱頭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技術變革、理念創新是一回事,費效評估、利益分配則是另一回事。動輒要求家長們花費數千購置平板電腦,校方在此事上的汲汲營營與強勢霸道,不免令人生疑:一場明顯草率的教改實驗,背后很可能是種種不可言說的內情。
校方回應稱,購買平板與否純由個人自愿,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強迫收費”。但顯然,這套說辭并不具備任何說服力:即便沒有赤裸裸的強買強賣,那種柔性脅迫已足以讓學生和家長乖乖就范。
突兀而輕率的“平板教學”,一方面構成了對學生、家長最直接的利益侵害,由此招致“利益輸送”的猜疑并不冤屈;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基層教育者對教改的投機和冒險心態。在很多時候,一些學校所推行的教改舉措,都是心血來潮的產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相當一部分地方的教改嘗試,已經異化為對“流行概念”的跟風套用,以及與之相關的軟硬件的堆砌。之前“視聽教育”理念紅極一時,很多學校就瘋狂采購、裝備價格高昂的影音系統;而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的方興未艾,又有一大批學校借此推銷各式app與硬件終端——試問,看似熱鬧的一輪輪改革試水,其中有多少教書育人的善念,又有多少渾水摸魚的私心呢?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