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儲通過香港保險產品外流要理性對待,不必用外匯管制的行政權力手段過度干預。中國外管局今年2月表示,將對通過中國銀聯發行的信用卡購買金融產品實施每次5000美元的上限限制。這個限額執行半年來效果平和,說明中國外管局盡量少采取行政權力手段一刀切限制的政策意圖表示。
對于這個政策,報道說沒能遏制住外儲外流,而筆者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今年上半年香港新業務價值增長60%,至5.37億美元,并指出“來自中國內地客戶的新業務大幅提升”。這其中懷疑通過購買香港保險是其中之一。細細分析雖然增幅不小,但是絕對額僅僅5億多美元,根本不算什么。因此,中國外管局通過設定信用卡透支限額的做法是有效果的。
通過購買香港保險一定程度帶來外儲流出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客戶使用人民幣購買香港保單—用保單作為抵押申請美元計價的貸款—也可以把這些產品套現為外幣—帶來對中國外儲的需求與外流。我們同樣不回避一個客觀事實是,面對中國經濟放緩、股市波動和人民幣不斷貶值,在中國內地的企業和個人日益尋求將財富轉移出境。自中國在去年8月開始讓人民幣貶值以來,香港的離岸保險產品成為流行的持有個人財富的“避風港”。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理性看待這一現象。
必須站在開放經濟的高度看待內地居民企業或投資者購買香港保險問題。從內地企業居民資產配置來分析,全球化配置資產是大勢所趨,而香港又是配置資產的首選。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性資產包括金融交易性資產上備受全球投資者青睞包括中國內地投資者。因此,作為內地企業居民配置資產品種之一的香港保險產品是必然選擇之一。這種趨勢是難以阻擋的,如果采取行政權力手段硬性阻擋,那么必然會逼迫出現地下通道。滿足中國企業居民全球化配置資產需要,提供一切便利,中國外匯管理部門應該有這個雅量。
應該站在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高度看待購買香港保險產品。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兩大任務,匯率市場化改革與人民幣自由使用改革都已經非常迫切。人民幣自由使用是大勢所趨,因此,內地企業居民通過購買香港保險產品試圖轉移財富到海外的做法只是過渡性的,最終是無論外資與內地企業居民投資與財富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往來與進出中國國門。對中國企業居民購買香港保險產品試圖轉移財富的做法完全不必大驚小怪、大動干戈。
外匯儲備全球第一,成為了中國一個包袱。巨額外儲保值增值成為一個難題。一度鼓勵藏匯于民政策,一度鼓勵企業與居民走向海外投資,消化外儲。就目前來說,外儲雖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第一,保值增值難題未解。應該繼續鼓勵百姓企業藏匯,投資海外包括投資購買香港保險產品。
對于百姓走向海外投資應該逐步放開每人每年5萬美元額度限制。更不應該采取諸如限制信用卡透支額度限制的做法。必須向市場化決定匯率、人民幣自由使用的方向邁進。
當然,目前資本財富轉移海外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帶來的人民幣貶值的匯率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根源還在中國經濟放緩上。但中國經濟目前的減速主要是理性回落,是主動調結構轉型的結果,是個好現象。同時,中國人口眾多、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巨大,發展潛力與動力非常大。僅僅13億人口要吃要喝要住要行要高水平消費要奢侈享受等巨大的剛性需求,即使不在財政與貨幣手段上做任何刺激,經濟增速也滑落不到哪里去的。這是支撐一國貨幣的根本性力量。
因此,對于人民幣匯率與人民幣自由兌換使用改革一定要加快,不必有任何顧慮的。對中國企業居民境外投資不僅不要懼怕,而且應該給予支持,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務。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