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最不滿意的多放,企業反映最強烈的先放,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更是全面深化改革過程的關鍵樞紐。只有“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真正做到“問民需、聚民智、解民憂”,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府才能“瘦身健體”,市場和社會活力才能有效激發,從而確保政府更好歸位、市場更大發力、群眾更多受益。
放權重在問民需。隨著改革逐步深入,審批“當關”、證明“圍城”、公章“旅行”、批文“長征”等現象明顯減少,但“明放暗攥”“虛放實收”“左放右進”等假放虛放亂放的情況,在一些行業或地方仍存在,審批事項換上了“馬甲”、審批主體隱身為“中介”、審批關卡變成了“暗門”,削權割肉動真格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道遠。解決行政部門對審批權“戀戀不舍”的問題,關鍵要擺脫權力本位的“數字游戲”,強調“將心比心”的聚焦民需,從政府“端菜”轉變為群眾“點菜”,群眾最不滿意的多放,企業反映最強烈的先放,實實在在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接權重在聚民智。簡政放權不是“惰政放羊”,對于應該下放的審批權,需著力解決“誰來接、怎么接”的問題,改革紅利應以惠民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否則管理重任就會“自由落體”。實踐中,有些下放的審批事項專業性較強,一時間基層公務員相應的能力、素質尚需順應,行業組織、中介機構、社會組織的自治管理能力亦有待加強,“放下來、接不住”的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要確保下放的審批權“有人接、有人管”,關鍵在于不唱權力的“獨角戲”,不做責任的“甩手掌柜”,真心實意,用心盡力的激發民智。既要注重通過對口幫扶、人才培訓、技術支持等方式,提高基層部門的履職能力,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壯大社會中介組織,提高其承接能力,不斷完善和強化社會力量的參與,實現市場自主調節、社會自我治理、政府有效管理的無縫銜接和共治共享的長效機制。
管權重在解民憂!胺艡嗖皇欠湃巍,更需多花精力加強監管服務,解民憂、暖民心。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監管模式”中,事前規范和事后評估比事中監督更受重視。但隨著取消和下放審批權力度的加大,打擊商業失信、知識產權侵權等市場主體“心頭大患”的工作越來越依賴“過程監管”。這就要求盡快實現向“橄欖型監管模式”的轉型,把取消和下放審批權精簡出的人力資源充分運用到綜合性、常態化監管平臺上來,運用“互聯網+”廣泛布局“千里眼”,注重法治思維當好“裁判員”,發揮“綠卡”的激勵效應、“黃牌”的警示功能和“紅牌”的懲戒作用,破除“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審批效率高了、辦事成本低了、服務態度好了、市場環境優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就增強了,簡政放權的目標也就真正達到了。
。ㄗ髡邽楹鲜【庌k主任)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