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發改委官網轉發省發改委相關文件,廣州市自8月15日起對出租車承包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承包雙方以自愿為原則在承包合同中約定具體收費標準,不再實行政府指導價。在國家推動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放開承包費價格管理,意味著司企之間可以根據市場經營情況,更加靈活地調整利益分配結構,司機也可以根據不同企業定價“用腳投票”。承包費政府指導價的落幕,是順應市場發展潮流的舉措,體現了政府對于市場自身調節能力和當前社會契約精神的肯定和信心。
出租車行業采取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經濟合作模式,出租車企業提供生產工具和管理服務,出租車司機使用生產工具相對獨立地進行生產,個體經營的適應性與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標準化管理本身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出租車行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也相對復雜。在原來的“供車”模式下,企業與司機間經濟糾紛多且復雜,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并不對等,矛盾重重。2007年起,廣州市全面推行承包制經營模式,并對承包費進行限價管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整個出租車行業發展規范起了調節作用,對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的提升及司機權益維護等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安全、服務監管方面,承包制比原有的“供車”模式更符合市民對出租車服務的要求。
而隨著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出租車市場環境的變化,當前將承包費價格改為隨行就市,用市場的手段來調節經濟關系,無疑是推動市場作用、減少行政干預的利好消息,對鼓勵企業加強投入經營、規范管理、司機積極參與營運都有積極意義。但是,不能忘記的是,發展市場經濟,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契約精神”。契約既是對社會的承諾和遵守,對社會法紀的遵守,也是經濟主體雙方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相互約束。沒有這個前提,市場失靈的弊端也一樣暴露顯現。放開承包費并不等同于政府可以放任不管,后續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驗政府的“管理功力”。在不越位的情況下,政府更應將落腳點放在不失位,維護好市場契約精神,決不能一放就亂。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