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的臨近,春運的壓力日益增大。與春運壓力相伴隨著的,是旅客購票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旅客選擇了通過票販子訂購車票。對此,鐵路部門呼吁,春運期間,鐵路部門加開了大量旅客列車,目前大部分方向尚有余票,旅客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從票販子手中購票,以免上當受騙。(2月9日《北京晨報》)
我們不難理解鐵路部門的這番喊話的目的,也不難感受到其中的善意,但是,相比冰冷而令人無奈的現實,鐵路部門的喊話卻頗有些無力。事實上,在每一次春運期間,鐵路部門都有嚴厲查處票販子的表態,也都有對于旅客遠離票販子的呼吁。然而,理想雖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車票依舊難買,票販子依舊橫行,通過“黃牛”買票依然是很多旅客無奈之下的現實選擇。這樣的現實使得鐵路部門的表態成了蒼白無力的自說自話,使他們的喊話成了一種虛情假意的例行公事。
雖然經濟學理論認為,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產。推而廣之,沒有購票者對車票的需求,也就沒有票販子的囤票行為。但是,現實顯然更加殘酷,購票者并非不明白需求與供給的道理,不過對于他們來說,車票是無法放棄的剛性需求,在正規渠道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只有求助于“黃牛”。這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票販子的非法行為,但責任并不在購票者,而在于鐵路部門。
作為公共資源提供者與分配者,鐵路部門本有義務保障公共資源的公開、合理、合法的配置,本有責任使公共資源不致淪為某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但它們卻無法保證這一點。在這樣的現實下,對于消費者,求助票販子就是現實環境下的無奈選擇。而對鐵路部門來說,與其通過喊話讓消費者遠離票販子,與其試圖通過消滅需求來減少票販子的非法行為,不如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保障消費者能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到車票。否則,一百次空洞的喊話也抵不過票販子一張現實的車票更能撫慰消費者的內心,更能鼓勵消費者的行為。
全國一盤棋的鐵路部門為什么永遠敵不過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票販子?對此,可以總結出多個原因,管理疏漏、技術缺陷、供需失衡等等,甚至可以將其大而化之地歸結為臃腫的龐大機構面對靈活的游擊挑戰者的失敗。但無論何種原因,其現實結果是消費者不得不為鐵路部門的失職買單,鐵路部門也不得不為其失職擔負罵名。最終的結果是,公共資源從公共機構流向了一個個賴以為食的“倉鼠”手中,消費者不得不支付高額報酬從這些“倉鼠”手中換取必需的資源,國家利益、消費者利益的受損養肥了一批靠侵吞公共資源為食的中介“倉鼠”。
實際上,這未必不能視為我們國家整體公共資源配置現狀的一個縮影。鐵路運輸業之外,各行各業無不充斥著以侵吞公共資源為食的“倉鼠”們,他們或有權力背景及渠道優勢,或有技術及智力優勢,但他們并未將其優勢轉化為合法經營、良性競爭的資源,而是以其套取公共資源來謀取私人利益。近日,有媒體披露,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上市公司與落馬的“大老虎”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像這些車票“黃牛”們,他們游走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緣,借助權力背景及渠道,或無償侵吞公共資源,或優先占有本應公平競爭的公共資源,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公開的公共資源配置秩序。
回到購票一事上來,鐵路部門的喊話欲有其實效,欲取信于消費者,務必要配合切實的舉措;欲使消費者遠離票販子,前提是拓寬公平獲取公共資源的渠道。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