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廣州市教育局舉辦中小學體育教師游泳教學培訓班,以推動游泳課程在中小學校的普及。而去年年底,廣東省教育廳曾發文,要求從2014年開始在中考體育考試中加入游泳項目。雖然廣州明年中考是否有游泳項目未有定論,但學校和家長卻議論紛紛。有的學校抱怨沒場地,有的則擔心學生沒基礎。至于家長,也害怕小孩學不會游泳,誤了中考大事。
廣東作為沿海省份,地理條件適合親水,而教育部門出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生存技能的目的,在中小學中推廣游泳運動,無疑是合理的。然而,一種運動一旦變成考核,并且和關乎前途命運的中考掛鉤,往往會走樣變味,機械教育、應試教育的弊端隨之顯現。這種教訓在藝術教育中就普遍存在,如同優雅的鋼琴演奏,也會因考級而變成許多孩子身心的枷鎖,一些孩子盡管考到最高等級,但他們對鋼琴的藝術熱情和興趣也被消磨殆盡。
游泳作為一種運動技能,表面上看和跑步、打球和跳高沒有本質區別,似乎加以訓練就能學會。然而,它卻在一些群體中有著無法逾越的心理界限,畢竟人是“陸生動物”,會否游泳和勇氣無關、和年齡無關、和技巧無關。這次教育局加緊培訓體育老師,或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連老師都要花時間培訓,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對有“恐水”心理的學生來說,見到深水都怕,會本能地遠離和提防。因此,對游泳運動的效用應該客觀評估,有人眼中的享受,卻是他人眼中的畏途,這個道理就和冬泳一樣,看上去再精彩并非人人都樂意。何況強身健體未必非要游泳這個必選項目。
除了心理上的障礙,學校的資源匱乏也是必須正視的。正如有中學體育老師所言:“如果中考體育要考游泳,像我們這樣不具備場地條件的學校就只能出去找場地,由老師帶著學生出去訓練。”相比之下,實力雄厚、場地充足的學校,當然就會有先機,有更好的資源支持老師和學生進行游泳訓練。這在事實上又會出現新的校際之間的“貧富不平衡”。與此同時,“體育老師必須會游泳技能”的要求,會不會也引發新一輪的聯動作用,產生教師新的優選安排?
可見,教育部門的任何一項看似簡單的、有群眾基礎的決策,都無法避免出現太多想象不到的“蝴蝶效應”,必須慎之又慎符合人性,容許更多的彈性空間。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