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內某醫藥銷售公司高管透露,藥品有中標價(進醫院的價格)和零售價,比如一支抗生素中標價100元,零售價115元,而成本價大約在15元至20元之間。除了正常的運輸、銷售等成本和各級代理商抽取的傭金,醫院系統作為藥品銷售的終端環節,往往像經銷商一般抽取一定比例的藥價“提成”。而對藥企來說,除了每支藥品里被層層盤剝的利潤,他們還有太多環節需要打通。
不少網民稱,藥價虛高成因復雜,成本不透明首當其沖,其中,藥品流通過程中龐大的、見不得光的公關費用更是難辭其咎。抗生素雖是個案,卻帶有普遍性。要遏制藥價虛高,就必須厘清藥品成本,而要擠干藥價中的“水分”,就必須向現行的、不合理的藥物定價機制開刀,斬斷其中的黑色利益鏈。
藥品成本被指不透明
有網民指出,長期以來,藥價虛高成為醫改頑疾,是導致“看病貴”的罪魁禍首。一種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手中,藥價要成幾倍、幾十倍甚至更多倍的增加。藥價虛高固然與“一藥多名”、藥品加成、醫生回扣等因素有關,但不可否認,藥品成本不夠透明、公眾知之甚少是主因之一。
網民“廖海金”認為,受各種因素干擾,藥品實際成本信息成為秘密。現行的藥品成本多是企業自主申報,一些藥企為了打開銷路,不得不通過各種“公關”手段,將所謂的成本加到藥品的實際生產成本中,最終由患者埋單。而面對數千家藥企幾十萬個品規,監管部門根本無法掌握每個品規的真實成本。如此一來,必然給不良藥企留下了成本虛高的漏洞。
藥價虛高背后有“腐敗成本”
網民“李劭強”說,藥價為何這么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藥價的費用當中包含了各種開支。這些開支未必都是可見光的,比如運營費。說得好聽一點,運營費是藥品推向市場的一種公關費用;說得難聽一點,運營費就是一種赤裸裸的行賄費用。更可怕的是,這種運營費存在已久,已成一種行業的公開秘密,這種運營費開支龐大,并且全部會轉移到患者頭上。
網民“沈彬”指出,從目前曝光的案情看,流通環節里的價格水分與出廠價格里的水分密切相關。早在出廠之前,龐大的公關費用、會議費用(或者叫商業賄賂)就被打進了藥品價格里。據報道,以藥品賀普丁為例“會議成本”居然相當于其出廠價的20%,而這些錢正是通過舉辦會議等渠道,成為醫院、醫生、醫藥協會的灰色收入,其中部分又轉為公司高管的回扣,最終消費者將為這些灰色收入埋單。如果不對藥企的商業賄賂進行刑事打擊,再多的成本調查也無法查清這些堂而皇之記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名目下的成本其實就是腐敗成本,也就無法將虛高的藥品價格水分擠干。
監管部門須發揮更大作用
網民“湯華臻”說,遏制藥價虛高,除了改進機制,監管部門也必須發揮更大作用。核實藥品成分、成本,定出合理價格,只是藥價形成的一個環節。在醫藥生產銷售的長利益鏈上,暗含的“潛規則”空間太多,必須嚴防死守。對那些以非法手段推高藥價、銷售藥品的企業必須重拳出擊,毫不手軟,對那些暗藏在有關部門和醫院內部的蛀蟲,則要發現一個清理一個,發現兩個清理一雙。
網民“余明輝”說,藥品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每個環節都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視的成本、利潤因素在內。要想讓國內藥品價格真正降到合理水平,減輕患者負擔,更要從藥品流通機制、藥品自主產權、藥品監管機制、藥品定價機制等基礎問題上下工夫。這才是根本、有效的途徑。
(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