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在賡續歷史文脈中傳承中華文明

2024-10-09 06:39 來源:廣州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年巍)

在賡續歷史文脈中傳承中華文明

2024年10月09日 06:39   來源:廣州日報   趙聲良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七個著力”重大要求,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我國有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如良渚、三星堆、孔廟孔府孔林、莫高窟、長城、故宮等,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敦煌文化來說,其在不同程度上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生動詮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營建不絕的莫高窟把中華文明的精神持續地在敦煌藝術中體現出來。敦煌每一個時代的石窟藝術都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

  佛教和佛教藝術都是從印度、中亞等地傳來的,但中國的藝術家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總是要結合自身文化的特點進行改造和創新,使之適應本土文化。敦煌文化發展的一千多年間,每一個朝代、每一個階段都在不斷地創新,其石窟藝術明確地反映出不同時代的風格特征。譬如,北朝時期,敦煌在汲取印度、犍陀羅等方面元素的同時,又能接受我國中原乃至南方的藝術風格,并努力創立本土的風格樣式。隋唐時期是藝術家輩出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風格爭奇斗艷。從北朝到元代,各時代的藝術風格又往往與當時一些著名畫家所創立的風格相關聯,反映了敦煌與中原內地的密切聯系。正是由于高度的創新性,我們今天通過敦煌文化就可以感受到千百年來不同時代的社會風情、藝術風格和審美精神。可以說,創新是推動敦煌藝術不斷發展的巨大動力。

  在敦煌文化中,可以看出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建的。在藏經洞發現的敦煌文獻中,不僅有漢文文獻,還有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字的文獻,如吐蕃文、回鶻文、于闐文、西夏文等。在敦煌壁畫供養人畫像中,不僅有漢族人物,還有鮮卑人、吐蕃人、回鶻人等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可見,敦煌文化自古以來就是漢族和廣大少數民族人民一起共建和發展起來的,生動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特征。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化解沖突,凝聚共識。而包容性是在敦煌文化中體現的最廣泛的特征。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佛教本來是外來的宗教,佛教藝術也是從印度傳來的,但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其逐漸與中華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佛教文化。到了隋唐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大體就形成了,佛教也逐漸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部分。在敦煌藝術中,不僅可以看到古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和社會生活內容,而且從不同時代的石窟藝術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別來自古印度馬圖拉風格、中亞犍陀羅風格、古希臘羅馬風格等外來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可看到我國新疆(龜茲、于闐)風格、南方風格、中原風格等的壁畫和彩塑藝術。文化的包容性,使敦煌藝術的創造者們不斷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那個時代創造新的藝術。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敦煌文化的發展來看,中華文明走向世界一直就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進行平等的交流互鑒,共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在佛教的發展中,以法顯、玄奘等為代表的歷代高僧,不畏艱險、萬里迢迢地到印度取經,并把中國文化傳播到國外,他們就是和平使者。從漢朝到唐朝,絲綢之路的繁榮,正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和平交往的見證。敦煌曾經是我國西部邊陲的重要都市,很多來自古代中亞、西亞、印度等地的商人、僧侶、文人都曾在敦煌生活過,并留下了相關的文獻和文物。敦煌藏經洞發現過來自中亞、西亞和印度的文書,莫高窟周邊出土了敘利亞文的《圣經》和景教的十字架。敦煌文獻也記載了關于從波斯、粟特、印度等地來到敦煌的外國人的行蹤。

  總之,敦煌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敦煌的文化遺存(包括壁畫、彩塑及其他文物)從具體案例的層面生動地詮釋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的實踐

  5年前的初秋,總書記來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勉勵敦煌文物工作者,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80年前,敦煌研究院前身“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80年來,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斷努力,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敦煌學研究和敦煌文化的傳播弘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敦煌研究院與國際學術機構廣泛開展合作、保護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東京藝術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法國遠東學院等大學和研究機構。從洞窟內部壁畫彩塑的病害治理到窟外環境的監測與保護,乃至大面積的治沙工程,敦煌研究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世紀以來,敦煌石窟的保護工作由搶救性保護進入預防性保護階段。在長期的中外合作研究中,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保護、管理文化遺產的新理念。莫高窟的一些保護研究項目還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表揚,并作為好的經驗加以推廣。

  在新的形勢下,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敦煌研究院近年來先后派遣學術考察小組到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等國進行學術考察,并努力與當地學術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我們先后與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印度、柬埔寨等國的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和學術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利用我們文物研究和科技保護的成果,與當地機構合作進行當地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工作。

  敦煌文化在“引進來”“走出去”中實現美美與共。對外展覽是弘揚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手段。80年來,敦煌研究院在國內外舉辦各類展覽200多次(包括在國外辦展50余次)。博大精深的敦煌藝術引起了國內外觀眾的贊賞和喜愛,敦煌研究院將繼續與國內外博物館等機構合作舉辦敦煌藝術展覽,把以敦煌藝術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

  從20世紀90年代起,為了能夠永久保護敦煌石窟的文化信息,敦煌研究院大力開展敦煌石窟數字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一支文物數字化科研隊伍,使敦煌藝術的信息通過數字化技術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敦煌研究院建成了為游客服務的數字展示中心,通過數字電影更清晰更完整地展示敦煌藝術,縮短了游客進洞窟的時間,極大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放的矛盾。有了數字化的資源,敦煌研究院利用網絡和各種新媒體手段廣泛宣傳敦煌藝術,在網上公布了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近年來又上線了數字藏經洞,后續將與英、法、俄等國收藏有敦煌文物的相關機構合作,逐步實現敦煌文化資源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還采用動漫等形式制作各類視頻,在世界范圍內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如今,敦煌研究院這處全球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正以開放姿態推動敦煌學在世界范圍內“共興”。80載傳承弘揚敦煌文化的實踐,使我們深深認識到,以敦煌藝術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我們要努力挖掘其文化價值,把它放在人類文化的大環境中,觀察和研究中華文化千百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在國際交往中,一方面要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中開放平等、包容互鑒的精神,使外國朋友體會中華文化之美以及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要展示今天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成果,提高我們在世界文化領域的話語權。同時,與各國學者攜手開展共同研究,推動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放、研究與合作,推動敦煌文化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年巍)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