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郡縣治,天下安。今天,新消費正處于“縣”在進行時。接下來,要進一步打通縣域消費的梗阻,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品質,從而更好地滿足縣鄉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如果留意,可以發現關于“縣城”的話題經常登上熱搜。春節時,“我的縣城發小吃肯德基都不看星期幾”引發熱議;五一時,“游客擠爆小縣城”;前不久,“走不出,看不破”的縣城文學令人爭相效仿。縣域消費勢頭正旺,縣城成了很多人的“夢中情鄉”。
客觀數據也在印證縣城的變化。去年全國新開895家電影院,約1/3開在縣域范圍;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197元,實際增長7.4%,高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1.4個百分點,縣鄉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穩步提升,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如今的縣城早已不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商業綜合體林立,“村咖”遍地開花,新式茶飲店排起長隊……縣域消費與大城市生活愈發“無縫對接”。這背后,一方面是縣域消費者消費實力增強、消費理念逐步升級。其實,相比于一線城市,縣城生活節奏慢,生活成本較低,不少居民花錢消費的意愿和能力都較強。同時,不少連鎖品牌紛紛開拓下沉市場,也拉近了“大城小縣”的消費差距。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支持。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扶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舉措相繼出臺,使得縣域內道路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快遞物流更為便捷、商品供應鏈體系越發強韌,這些也激活了縣域消費的“一池春水”。
縣域消費旺,則地方經濟興。在經濟大循環體系里,縣城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是農民進城就業安家、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的天然載體。我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38000多個鄉級行政區,居住人口眾多,這無疑是一片消費藍海。推動縣域消費提質擴容,對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并非每個縣城都能與大城市“無縫對接”,也有不少縣城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產業結構單一、就業機會不足等原因,消費并不景氣。縣域消費升級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與大中城市相比,縣域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上欠賬較多,現代化設施布局尚不完善;又如,縣域內許多令人熟悉的消費場景,更多是對大中城市的復制、模仿,甚至一些連鎖店在縣城的服務標準低于在大城市的標準;再如,一些縣城消費市場“山寨”品牌盲目跟風,影響了品牌市場形象和消費體驗。
縣城夠小,小到人與人之間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縣城也夠大,這里有一個社會體系必備的所有要素。要想繼續燒旺縣域消費這把“火”,就要因地制宜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完善基礎設施,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難發現,擁有大規模消費市場的縣域,往往也擁有較好的產業根基,比如,福建安溪有鐵觀音、山東曹縣有漢服。此外,還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商業生態,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縣域蓬勃生長。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今天,新消費正處于“縣”在進行時。接下來,要進一步打通縣域消費的梗阻,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品質,從而更好地滿足縣鄉居民的個性化需求。(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縣域消費旺的多重啟示
五一出行新風向?“縣域旅游”魅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