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集中力量進行自主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解決好“人有我無”“人優我劣”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解決好“人無我無”“從0到1”的問題,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明年工作任務之首,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這一重大部署是黨中央基于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及發展重心而作出的精準戰略性研判,顯現出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深刻認識,對于我們在新時期更加深入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從物質條件上來看,新的科技革命推動著產業變革,確立起了“科學—技術—生產”的發展范式,催生了一系列諸如量子信息、納米技術等新產業技術與模式。這些技術與模式滲透于現代化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大大拓展了社會主義物質生產與發展空間,更為未來現代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科技創新是確保現代化產業體系獨立性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我們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集中力量進行自主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解決好“人有我無”“人優我劣”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解決好“人無我無”“從0到1”的問題,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技創新是確保現代化產業體系先進性的核心要素。保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先進性是指建立在未來科技變革趨勢及技術經濟范式演化方向之上,使產業體系中的各類產業技術水平處于前沿狀態的基本特性。這要求產業大量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與管理方法,以強勁的復合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由工業化走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高端化。新時代以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體系的技術先進水平不斷提高,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不斷加強。我們要主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載體,布局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等在內的未來產業,推動構建基礎設施、金融資本、人力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有效配置、協同聯動的有機系統,拓展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實現更多的創新引領型發展。
科技創新是確保現代化產業體系安全性的重要環節。打造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確保我國經濟安全與產業安全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隨著逆全球化趨勢逐漸顯現,新興經濟體競爭加劇以及大國經濟博弈,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范圍內按照產業鏈各環節要素需求與資源稟賦最優匹配原則,配置生產能力與效率優先的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挑戰,部分國家為了維持其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采取“脫鉤斷鏈”“筑墻設壘”等措施對我國科技與產業發展進行打壓遏制,使我國產業鏈穩定性、安全性、競爭力面臨巨大挑戰。對于此,我們更應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更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促進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協調,確保重要產業鏈自主可控,為應對各種風險提供戰略支撐。
2
強化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科技“新引擎”
建設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從戰略全局來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以顛覆性和前沿性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對于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為主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以顛覆性和前沿性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顛覆性與前沿性技術是掌握競爭與發展主動權的關鍵。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結構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顛覆性技術創新已然成為現代化發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例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催生了一系列前沿科技,為現代化的未來發展范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更要前瞻性布局處于孕育孵化階段且具有先導性、顛覆性的未來產業,統籌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提出的前沿問題和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論問題,探索形成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不斷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前沿科技探索、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獲取、高水平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占領制高點,以新質生產力促生新的發展動能。
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制造業關聯性強、價值鏈長、帶動力大,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具有強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對于做優做強制造業、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瞄準當前掣肘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鏈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要素,多措并舉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布局,突破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寬而不深”的局限,突破全球產業鏈“微笑曲線”的低端鎖定,加快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制造強國建設厚植新動能。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首先,應當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增長引擎,聚焦類腦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放等前沿科技產業變革領域,以重大應用場景為牽引,著力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研發,加快技術突破,培育和形成未來產業。其次,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起吸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高端要素積聚、產學研密切合作的良好產業業態,依托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引擎”。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在全球科技競爭愈演愈烈的前提下,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瞄準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對基礎研究的前瞻布局和穩定支持,構建以中央財政為主,企業與民間資本多元參與的投入機制,實現科技創新同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要素協同共振。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基礎和前沿研究生態環境,從學科、隊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綜合施策,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定位與布局,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資支撐體系,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中介與橋梁,逐步提升國家科技水平和產業能級,為打造未來科技發展“硬賽道”提供更好的基礎性支撐。
【洪向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解超: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