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向社會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導師”等18個新職業,經公示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這些新職業將被納入新版職業分類大典。眼下正處在求職關鍵期的高校畢業生在擇業規劃上又多了新選項。
從2019年開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已先后4次發布56個新職業信息,主要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在公示的新一批新職業中,既有順應碳達峰碳中和趨勢而興起的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等“綠色職業”,也有應定制化旅游需求而生的民宿管家、研學旅行指導師等“幸福職業”。新業態催生新職業,從側面折射出經濟發展、就業轉型的新動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新職業浪潮中,新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一方面,新職業的遴選確定來自社會公開征集,從業人員體量大,發展前景較為可觀;另一方面,在不少年輕人心目中,接地氣的新職業做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契合,實現了滿足興趣愛好與提高收入水平二者的兼顧。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076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促進就業任務更加艱巨的背景下,以新職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對于促進青年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提升就業質量,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然,新職業為穩就業提供助力的同時,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近年來我國已發布多批新職業,然而以新職業為基礎的相關統計體系尚未建立。此外,新職業普遍面臨人才需求旺盛與供給短缺的矛盾。采取什么方法、何種標準對職業資格和職業能力進行評價,都是新職業在“正名”之后需要規范解決的問題。在健全新職業發展體系過程中,尚需更多聚焦人的發展,盡早統計新職業從業者就業、收入等更詳實的數據,進而為從業者營造更加寬松、更有保障的就業環境。
從需求角度看,任何一個傳統崗位只要產生新需求,就有分出新職業的機會。要更好發揮新職業擴容就業的作用,一方面要以市場發展為導向,推動新職業有序高效進入職業分類大典,并形成穩定動態的更新機制;另一方面,對已發布的新職業,要做好職業技能體系建設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形成較為完善的新職業從業者教育、培養和實踐體系。在規范健康發展的路上,相信會有更多新職業涌現,不斷做大挖深就業的“蓄水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