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
中國經濟網濟南5月28日訊(記者 年巍 鄧浩)“面向未來,中國經濟要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供給和需求動態均衡。”27日上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參加“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后,作了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面開啟第二個百年的宏偉篇章》的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發表了上述觀點。張立群認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宣傳活動27日在山東濟南啟動。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作主旨演講。中國經濟網記者 于鶴章/攝
張立群談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雖然已經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從國際來看,金融危機之后,尤其是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貿易收縮。
“疫情對我國經濟是一個壓力測試。”張立群在談到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時說。他認為,雖然疫情對我國社會生產的影響比較明顯,但是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經濟顯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能力。
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仍然具有高成長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既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大的生產供給能力,也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其次,我國擁有比較充分的要素供給保障,比如勞動年齡人口。雖然勞動年齡人口在減少,但是存量巨大,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再有,我國擁有應用技術方面的供給能力。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引進吸收和再創新,我國應用技術的研發能力已經構建起來。另外,發展韌性和增長能力還得益于我們正在建設的新型舉國體制所具備的巨大能量。
張立群還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期待。中國經濟要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需要著力擴大內需,加快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供給和需求高水平動態均衡。要充分活躍中國經濟的微觀細胞,全面提升生產消費能力,不斷改善企業和銀行債務關系,發揮中國經濟的有利條件,形成可持續的較快的發展態勢。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個緊密的聯系是經濟上的互利合作,互利合作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中國經濟恢復強勁增長,將成為世界經濟在困境當中走向復蘇的重要發動機。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挑戰,也是重大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繼續在擴大內需上形成合力、取得實效,通過國內市場的持續回暖來推動經濟持續向好,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帶動世界大變局持續向和平發展態勢增強方面轉變,實現第二個百年的良好開局。”張立群表示。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