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王夙認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有利于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是穩就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遇。
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實事求是地談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也充滿信心地對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作了總體部署。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業和部分采用傳統模式經營的產業,已經不再適合當代中國的發展實際。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政府和產業界必須抓住這股潮流,改變單純靠加大資源投入規模主導經濟發展的方式,找到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唯有先進制造業,才能擔當起新動能的重任。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目前,全球范圍內的疫情防控尚未結束,而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紛紛號召本國企業回流,這些舉動必然會導致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產業鏈重構。我國制造業迎難而上,以刀刃向內的勇氣主動轉型升級,將極大地強化對相關產業鏈的提振與吸附能力,減緩部分發達國家制造業企業“出走”帶來的陣痛。特別是積極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將有力地為未來布局上下游產業鏈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是穩就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社會必須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制造業轉型升級會產生相當數量的高級技工和管理類人員需求,而不少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懂“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經濟”“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大量的職高和理工類院校畢業生將受益于本輪制造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從而在國家層面有力地分流了“穩就業”壓力。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遇。當前,國內的疫情防控情況基本穩定,而主要發達國家依然形勢嚴峻。這給不少以外貿為主營業務的中小企業帶來巨大挑戰。而與此同時,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形成的機遇也擺在面前。一方面,制造業上下游產業鏈條長于其他產業,輻射范圍更廣,轉型升級帶來的國內市場需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外市場萎縮的缺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能夠給制造業的生產模式、生產技藝帶來新的變革,增強國內制造業成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在中國中小企業群體中打造出更多的“隱形冠軍”。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那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危中有機。我國獨特的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的經濟基礎、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億萬人民的勤勞智慧都是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風浪之中,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助力中國經濟快速振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王夙)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疫情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劃了重點
復工要把制造業作為重中之重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