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鹽堿荒地,如今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天津市濱海新區,不僅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海上門戶”、環渤海發展區域的“C位”明星,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海陸雙拼”區位優勢的新通道和新支點。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舉措,不斷開拓建設新局面,在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濱海特色的“示范效應”。
濱海新區科技園內的各類服務工作展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攝
產業提升 加快要素集聚
經過70年的發展,天津已成為高端產業集聚之城,匯聚了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7大優勢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11個,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58.6%。正是借助天津整體的發展態勢,濱海新區著眼實體經濟,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布局,在打造世界級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等方面積極謀劃,為創新驅動提供產業支撐。
瞄準智能科技產業,創新要素不斷集聚。中國工程院創新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軍民融合創新中心、中國核工業大學相繼落戶天津濱海新區;天河三號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原型機研制成功,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等自主核心技術在區內實現產業化。
技術、人才要素加快集聚。目前,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已完成裝修,預計8月份啟動運營,北京IP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中關村科技租賃服務工作站、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服務工作站等科技服務平臺相繼落地;天津(濱海)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著力吸引海外人才、聚集高新技術項目,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
一汽大眾華北生產基地、豐田新一線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天津渤化集團“兩化”搬遷、中沙新材料園、周大福金融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以項目集聚帶動要素集聚,實現新動能的快速集聚。
天津港碼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攝
“開放包容”打造國際標準
開放包容是天津的又一大發展理念。天津擁有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新區等高水平功能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是中國特殊經濟區域形態最齊全的城市之一。目前,在津外商投資企業達1.5萬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95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49家。圍繞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出投資、貿易、金融、口岸通關、行政管理等300多項先試先行改革措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等多項經驗和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在高水平港口經濟建設方面,位于濱海新區內的天津港對標國際一流港口標準,深入開展口岸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專項行動,實施“一站式陽光價格”“一次繳費、全港通行”,取消“二次集港”等一系列措施,大幅降低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極大縮短通關時間。
此外,天津港還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天津港至阿拉山口、滿洲里、二連浩特3條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入選國際產能合作區年度投資管理創新案例。可以看出,對外通達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對內輻射廣闊腹地的天津港,作為我國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越來越明顯,天津濱海新區也正憑借創新的港口經濟建設在提高區域競爭力以及對外開放水平方面更上一個臺階。
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范基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攝
“協同發展”成為高頻詞
“協同發展”是京津冀三地發展的高頻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5年來,三地均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發展創新舉措。隨著協同步伐的不斷加快,各地定位更加明確,人才、資金、產業互動頻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始于一域、意在全局,天津濱海新區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是規劃建設的參與者,也是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作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天津濱海新區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棋局”,服務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一批優質項目在新區落地,為推進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注入活力。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是作為京津冀產業轉移的重點承接平臺之一,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科技創新和研發轉化等產業的轉移,建設京津冀三地全面創新改革引領區、全球創新資源聚集高地和京津冀協同創新工場,以協同創新推動協同發展。
此外,中鋁采購平臺、中航資本等一批中央企業項目相繼在濱海新區落地,與河北省唐山市、滄州市合作建設的協同發展示范產業園也陸續揭牌,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航空物流區等項目工程開工建設,區域內產業協作成果日益豐碩。
如今,面臨國家新時期的改革創新發展機遇,天津市濱海新區正在加快科技創新驅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努力以全新開放的發展姿態和持續優化的發展路徑迎接新一輪的挑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長三角地區一體聯動 區域合作釋放發展新動能
以更加有效的新機制保障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