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委網站近日通報了一起扶貧領域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案例。為了迎接脫貧檢查評估,貴州省黔西縣中坪鎮順河村村委竟讓貧困戶金某一家搬進8天修建的“速成房”。8天時間,完成了從選址,到修建,到完工,到幫助困難群眾搬進新修住房,新房成了危房。網民認為,扶貧不能玩速成,須糾正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
“這是一個‘三輸’的結局,國家財政的扶貧投入被糟蹋,扶貧對象金某一家沒有受危房之災已是萬幸,村主任受了處分!本W民“戎國強”稱,這種扶貧成了典型的“表演”,其目的不是幫助貧困戶,而是扶貧給人看,扶貧給上級部門看,最終把扶貧變成媚上、欺上。這類行為背后有一種共同的心理,即我只要對上負責,把上級哄好就好,不用在意普通群眾的感受。
一些基層部門和官員為何敢在扶貧上玩速成,動歪腦筋?網民“于平”認為,這是一種形式主義頑疾。由于一些地方扶貧的考核機制不健全,事后問責不到位,使得基層部門和官員養成了一種僥幸心理,久而久之,平時不作為、臨時抱佛腳就成了習慣。要想杜絕基層扶貧中的速成思維,相關的考核、問責必須做得更細更嚴。以8天速成房為例,由于地方危改辦在督查中用了心,輕易就戳破了速成房的假象。倘若更多地方在扶貧管理中都能有這樣的用心,認真把關不走過場,那些速成扶貧所造就的政績假象,不難現出原形。
網民“姚村社”表示,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糾正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得下一番大功夫。比如開扶貧會,一些研究性、商討性的會議可否召開現場會?簡要的傳達類、部署類會議可否召開遠程會議?一些協調會、調度會可否直接深入一線,現場布置、開展和指導?即使開會,也應該壓縮時間,多講“實在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 張小潔 整理)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