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楊飛認為,向著未來進發,我們應當繼續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努力讓新時代的鄉村富起來、美起來,讓美麗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15年來,浙江省堅持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扎實行動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農者,天下之本也。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事關城鄉發展一體化,事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比如,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自2003年實施,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74%的農戶廁所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從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中,可以看到我國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關系的樣本,也看到了未來美麗中國的范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讓農村人居環境“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切身福祉、農村社會的文明和諧。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需要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科學確定本地區整治目標任務,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深度、推進速度、財力承受度以及農民接受度,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真正地讓農村美起來、生活好起來。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無論是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還是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都難以畢其功于一役。事實上,從15年前“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鄉村面貌發生巨大改變,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美麗”接力。這也充分表明,農村環境整治必須聚焦群眾所思所盼,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對謀定的工作一抓到底。
苦干實干,讓獲得感實實在在。農村美不美、文明不文明,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指數,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而言,也需要立足農村的特點,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就必須堅持“農民要什么,我們干什么”,鄉村振興的過程讓群眾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成效讓群眾受益,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美麗鄉村建設是新型城鎮化戰略具體實施的有效路徑,也是推動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和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將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不斷推向前進,我們不僅要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要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向著未來進發,我們應當繼續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努力讓新時代的鄉村富起來、美起來,讓美麗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楊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通往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
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