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上19時,長沙市通報岳麓區觀沙嶺街道茶子山村發現女尸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包括岳麓區委書記、區長在內的27名干部和工作人員被追責或立案偵查。
近年來,非法拆遷行為,頻見報端,不斷刺激公眾敏感的神經。事實上,拆遷行為,并非無法可依。我國法律法規早已作出明確規定,一種是關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補償,另一種是違章建筑的強拆。但對于哪種情形,都應該在拆遷行為發生之前,通過法定程序依法操作拆遷程序,遇到阻礙拆遷、非法抵抗拆遷者,也應當按照法律規定著實進行操作處理。
然而,明文規定是一碼事,現實生活卻是另一番面貌。盡管非法強拆違反法律規定,早已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但是一想到能為工程建設贏取時間,能讓地方官員獲得政績成效,有些地方官員依舊頂風作案,冒著“踩紅線”的風險違法操作,甚至置生命于不顧,貪圖一時成效,觸犯了法律底線,也讓地方政府喪失了公信力。
羅馬并非一天建成的,但是摧毀它也許只要幾個小時。政府公信力并非一時就能凝聚的,但是傷害它也許就是一兩鏟子的事情。長沙在非法拆遷的事件上,處理一批違法操作的干部,既彰顯了法律的威嚴,也捍衛了政府的公信力。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法律不能缺位,法治政府建設不能腿軟,這樣才能協調推進城市發展的“四個全面”。特別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守規矩、講法治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已成為政府治理的主旋律。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思想的警鐘。尤其在多元化時代的今天,面對日益高漲的發展期待、不斷增強的權利意識、愈加復雜的利益糾葛,如何思之長遠、調和鼎鼐,讓群眾密切關注的拆遷工程成為期待美好家園的落腳點和突破點,而不是演變成為社會的痛點,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拆遷之所以成為“火藥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群眾工作不到位,方法簡單,甚至以強迫、威脅等方式對待被拆遷群眾,致使矛盾不斷激化。
拆遷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在拆遷中能否正確處理發展經濟、維護穩定、保護群眾利益的關系,能否實現依法、文明、和諧征地拆遷,是一個地方治理水平的分水嶺,決定著領導干部是否有資格“為人民服務”。也正如此,對那些默許縱容、甚至親自批準“違法強拆”的領導干部,需要堅決依法嚴肅問責,使“禁止違法強拆”這根紅線,成為“高壓線”,成為黨和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線”。
任何法治和文明社會都不能容忍損毀社會秩序、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造謠和誣陷,違規的要嚴肅處理,違法的要繩之以法,以維護健康文明的輿論環境。
在這個意義上,或許今天的許多懷疑“不需要答案”,但有關部門必須給出答案,并以此爭取公眾、贏得認同、捍衛政府形象。這是義務,更是責任。這點,“長沙”做到了,我們為此點贊。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