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旅游”、背詩歌換門票讓旅程充盈文化氛圍;漢服旅拍或“赴淄趕烤”,美食之旅帶動沿途酒店景區消費復蘇;在訂票平臺“撿漏”出游或租個房車短途露營,或投入人群或融入自然,一段旅程幫助身心再次積蓄能量……今年的“五一”假期,不僅各項消費數據亮點紛呈,旅游的新模式、新創意、新趨勢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旅游市場加快轉型升級,更以創意創新推動“旅游+”發揮協同共進的新力量,釋放旅游市場強大消費潛力,在不斷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也為全國消費提質和經濟轉好注入更大信心。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沸騰的假期旅游市場上,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映射于一個個繽紛創意中。出游需求各不相同,旅游供給一應俱全;出游模式彰顯創意,旅游資源煥發活力。新需求喚出新供給,新產品激活新消費。以“熊貓熱”為例,天南海北的游客“五一”專程到成都看新晉網紅大熊貓“和花”,不僅輻射周邊酒店民宿餐飲等消費量暴增,成都更呼應人們對熊貓的熾熱喜愛,構建熊貓IP全產業鏈體系,從熊貓公仔到熊貓盲盒,琳瑯滿目的熊貓周邊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各樣需求。對消費者而言,旅途中各方面的需求被最大化滿足,“不虛此行”;對旅游業從業者來說,充分釋放的消費力保障了收入,支撐了穩定的經營。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為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發揮了重要推動力量。旅游新模式、新業態的源源涌現,激發出旅游+文化、旅游+生態等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產生了共同推動產業規模逐漸壯大的合力。“五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啟動“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月活動,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積極打造新型文化空間;上海推出“現代戲劇谷”“時代交響”“名家名劇月”等演藝活動,連臺大戲吸引來各地觀眾;四川眉山青神縣持續優化的生態環境讓規模龐大的螢火蟲群聚集于此,成為當地打造露營基地、發展鄉村旅游的獨特資源,“露營+觀螢”的旅游產品,今年以來已帶動瑞峰鎮實現旅游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人們在旅行中盡享綠水青山的秀美、體驗燦爛文化的魅力,旅游業則為更多行業協同發展發揮出綜合帶動作用。
“五一”假期進一步放大了旅游市場的火熱。人從眾的背后,我們更窺見各地積極營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空間、主動提升來客滿意度和獲得感的用心和努力。山東淄博推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免費開放停車場、洗手間等便利措施;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提前開園、常態化開放夜長城,為迎接客流高峰做好準備;福建武夷山在各景點加派專人疏導秩序,加強觀光車調度管理,優化游客體驗……努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以換位思考和細致部署服務好規模激增的來客,各地也換得了一份不錯的“五一”旅游數據成績單。
“滴水見日輝”,旅游市場的蓬勃復蘇,彰顯國內文旅行業強大的韌性、充沛的活力、深厚的潛力,也是中國經濟復蘇向好的強勁動力。我國步入大眾旅游時代,這讓旅游業發展既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旅游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定將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與信心。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