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李洪亮:融合發展帶給農民的好處實實在在

2020年09月21日 13:51   來源:全國人大   

  核心提示

  2012年考上大學生村官,之后挑起村書記、村主任的重擔,至今已經在基層工作8年多。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扎根農村,一步一個腳印為村里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記者實地看到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農家小樓錯落有致,水泥路蜿蜒如帶,稻田、果園基地生機勃勃,鄉村在夏日艷陽里生長出蓬勃詩意。請跟隨記者一起來看李洪亮怎樣帶領傳統農業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2020年5月23日,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攝影/新華社記者 范帆

  1

  青山碧水間,一棟棟農家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如帶,一片片稻田、果園基地生機勃勃……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在夏日艷陽里生長出蓬勃詩意。

  “現在村里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要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也要感謝我們的好支書李洪亮。”提及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們無不感激地說。

  7月17日,記者見到李洪亮時,他剛從九江市柴桑區城門湖防汛一線匆匆趕來,鞋上沾滿了泥水。皮膚黝黑,話語真誠,臉上總掛著笑容,是這位89年出生的小伙子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帶領村民致富的過程,就是鍛煉自己的過程。”回顧扎根涌塘村和村民們一起奮斗的8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武裝部部長、涌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洪亮倍感充實欣慰。

  01

  涌塘村來了位年輕支書

  2012年,大學畢業的李洪亮通過考試,被分配到涌塘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初來乍到,村民們并不買這個“學生娃”的賬。“剛來時,鄉親們對我客客氣氣,但遇上事不會想到我,都直接找本地干部。”李洪亮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要取得村民們的信任并不容易。

  涌塘村是一個移民新村,共有村民426戶1968人。因新村建成多年,陳年雜物、垃圾占道等問題凸顯。從村莊環境整治著手,李洪亮帶著村、組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征求意見。短短一個月內,村里所有的雜磚砂石得到有效清理,堆積在村各個角落的60余噸生活垃圾被清運一空,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實事好事一件接著一件干,李洪亮用實干實效把“滿意”寫進了百姓心里。

  2014年12月,在村“兩委”換屆中,年僅25歲的李洪亮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2015年6月,他擔任村黨總支書記,挑起村書記、村主任的重擔,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成為他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為什么要扎根農村和農民們在一起,而不是到城市里去謀一份體面工作?李洪亮告訴記者,“我老家就在隔壁鄉鎮,從小在農村長大。從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城市里當一名老師,而是選擇到農村做基層工作。能夠到涌塘村從村官做起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對農村很有感情,知道農村發展的不容易。”

  “我心里一直在想,要是能用自己的努力給農村帶來一點改變那該有多好。”李洪亮說,當上村支書后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興村富民上多想辦法,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左二)和村民們在一起。(李洪亮供圖)

  02

  讓村集體經濟成為永遠不會走的“幫扶隊伍”

  7月正值小龍蝦上市的時節,在涌塘村一片片“稻蝦共作”的水田里,村民們正忙著下網、收網,小龍蝦一筐筐裝箱運走。李洪亮介紹,因為正處旺季,每天都有1000多公斤小龍蝦從這里“蹦”到江西九江、南昌等地百姓的餐桌上。

  “涌塘村的小龍蝦在市場上很搶手,這得益于我們這里的水質好,小龍蝦肉質鮮美。”李洪亮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近年來,涌塘村在李洪亮帶領下,依托豐富的水資源發展“稻蝦共作”產業,實現了“套種套養、一田雙收”,田地出租戶租金從以前的200元/畝提升到500元/畝,而種養殖戶的收益從500元/畝增至2000元/畝。目前,村里已經形成蝦稻、蝦藕共作基地1500余畝,年產優質小龍蝦45萬斤、優質大米500噸、優質蓮藕800噸,年產值達850萬元,2019年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余元。

  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李洪亮帶給涌塘村的變化有目共睹,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為強村富民的“新引擎”。“發展經濟既要‘量力而行’,也要‘盡力而為’。農業產業發展要根據地方特色,不盲目發展,不追大求全,要選準自己的項目和產業。”李洪亮表示,要壯大村集體經濟,留下“一支永遠不會走的幫扶隊伍”。

  立足自身謀發展。“四季果園”“特色葡萄”“畜禽養殖基地”……如今,涌塘村的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多點開花,已結出豐碩果實。其中,“四季果園”為涌塘村自2019年以來全力打造的扶貧產業基地。該基地通過“村集體+產業扶貧資金支持+公司”模式,一期投資200萬元,村集體以“土地資源”+出資40萬元入股合作,占股35%,已與合作方簽訂協議,年保底收益不低于4萬元/年。果園占地300畝,春有草莓,夏有櫻桃,秋有獼猴桃,冬有蜜桔,共計12種,以瓜果種植為基礎,以農業技術創新為特色,預計年產量6萬公斤,產值150萬元,村集體收入預計增收10萬元/年。

  “‘四季果園’自2019年建設以來,一方面能給予貧困戶一定程度的分紅,另一方面也能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李洪亮介紹說,涌塘村大力發展有機特色大米,打響品牌,為村民謀發展、謀幸福。還鼓勵引導優秀青年創辦加工企業,村內已有一家服裝加工廠、一家雨傘加工廠,解決近百名留守婦女、老人和貧困戶就業。2020年還計劃申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右一)到村民家走訪。(李洪亮供圖)

  03

  讓貧困戶用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涌塘村共有貧困戶31戶91人,為了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李洪亮上門走訪,了解情況。“涌塘村的貧困戶大部分都是因病、因殘致貧,要實現脫貧摘帽,就必須讓群眾健康得到保障。”李洪亮介紹,村里幫助貧困戶熟悉對接國家相關的健康扶貧政策,讓他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減免報銷。2019年,涌塘村31戶貧困戶住院醫療費報銷總金額近60萬元,報銷比例高達91.3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一給予物質扶助并不能實現真正脫貧。李洪亮致力于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吳從平是李洪亮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之一,由于腳有殘疾,妻子體弱多病,還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外孫,之前生活十分困難。為了改善吳從平一家的生活條件,李洪亮除了幫助他及時對接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優惠政策,獲得相應的減免報銷和補助,還給他積極介紹工作。

  “扶貧更重要的是扶志。”李洪亮說,“吳大哥雖然身體殘疾,但我們還是希望他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創造幸福生活。”為此,李洪亮多方溝通協調,為吳從平申請了村農家書屋管理員這一公益性崗位,每年可賺3600元;并將其納入涌塘村2019年產業項目幫扶對象;疫情期間又安排他值守卡口,每月可領200元。

  采訪當日,李洪亮帶記者來到吳從平的家。寬敞明亮的堂屋和臥室,冰箱彩電一應俱全……陽光照進房間,倍顯亮堂和溫馨。“洪亮來啦,快坐快坐。”吳從平的妻子曾玉平熱情地招呼道,“你吳大哥出門啦,待會兒就回來。”“最近生活還好吧?有什么困難嗎?上次您外孫想要個積木,我這次給您帶過來啦!”李洪亮邊遞上積木邊與曾玉平拉起家常。

  “如今生活條件比以前是翻倍的好了。村里幫扶力度大,現在我在‘四季果園’工作每天能賺90元,我外孫也在2019年度獲得了750元的義務教育階段非寄宿生補助。”曾玉平感激地說,“這都是托了我們李書記的福啊!”李洪亮靦腆一笑:“沒有沒有,是你們勤勞肯干,托了自己的福啊!”

  目前全村31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幫貧困戶樹立對生活的志向和希望,才是真正的脫貧,脫貧路上決不能讓一戶貧困戶掉隊。”李洪亮的話語格外堅定。

  全國人大代表李洪亮在稻田里。(李洪亮供圖)

  04

  融合發展帶給農民的好處實實在在

  這些年,在李洪亮的帶領下,涌塘村從臟亂差的“后進村”華麗變身成宜居村,先后榮獲“省級生態村”“市級基層黨建示范點”等榮譽稱號。而他本人也被評為“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優秀大學生村官”。

  “脫貧不返貧”是鞏固脫貧成果的試金石。如何確保脫貧后不返貧,李洪亮有他的想法。“一方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各項事務中的帶頭作用,確保脫貧不脫政策,繼續關注這些脫貧戶的生活情況;另一方面,要繼續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李洪亮解釋說,村集體經濟壯大后,村里就真正有經濟實力做幫貧解困的工作。如果村集體經濟比較弱,那幫貧解困的壓力其實就交給了政府和社會。

  正是因為有對村集體經濟作用的清醒認識,李洪亮在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上下足了功夫。據了解,涌塘村的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主要的方式就是一方面想方設法盤活集體資源,另一方面通過資源入股引進龍頭農業企業,實現股份分紅。

  談及未來,他的眼睛閃著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給農民的好處實實在在。2019年涌塘村啟動一二三產融合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為種糧大戶提供稻谷烘干、大米加工等服務,既解決種糧大戶的后顧之憂,也可增強村集體經濟。現在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接下來,涌塘村還將打造四個農產品融合發展產業鏈,分別是瓜果、蓮藕、優質水稻和小龍蝦,預計產值3500萬元,將帶動就業崗位200個。加上其他各項產業入股分紅,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百萬元。”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只要拼搏實干,傳統農業村也能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李洪亮說,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村民,發揮幫貧解困作用,進一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帶領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在這條腳沾泥土、情系民生的脫貧致富路上,他還將繼續用實干“力度”傳遞積極作為的幫扶“溫度”……

  策劃:王萍、于浩、李小健

  記者:王萍、吳夢茹

  責編:舒穎

  脫貧路上的最美代表風采

  ●脫貧路上的最美代表風采

  ●羅應和:幫助搬遷群眾拔掉窮根

  ●朱有勇:將小土豆帶到人民大會堂

  ●喬進雙梅:讓姐妹們“繡”出有車有房的新生活

  ●張繼新:從牛圈里蹚出一條致富路

  ●石光銀:“惡沙不除,窮根不拔,我枉活一世!”

  ●格桑德吉:讓幸福的格桑花開滿墨脫

  ●畢生忠: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拉一把

  ●宋慶禮:讓咱農民兄弟都享受到產業紅利

  ●左香云:互聯網將成就神山村的新夢想

  ●王懷軍:為了10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

  ●石麗平:“要用自己的雙手,繡出一片藍天”

  ●郭鳳蓮:讓更多鄉村“敢叫日月換新天”

  ●黃炳峰:貧窮不復返 毛南不再難

  ●雷燕琴:用旅游為畬鄉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初建美:我活著的每一天,都想幫一把困難的人

  ●劉入源:“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耿遵珠:用大棚帶領村民走上幸福路

  ●趙會杰:“小廟子村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馬銀萍:不管有多難都要把他們扶起來

  ●沈昌健:農民搞科研,也能讓土里長出“金子”來

  ●陳秀艷:杠杠的精氣神就是咱的最大財富

  ●羅朝陽:讓“夢里壯鄉”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朱朝治:種紅彤彤的櫻桃,過紅火火的日子

  ●尤良英:每一顆紅棗里都有一個致富的故事

  ●吳艷良:合作結碩果 美化暖心窩

  ●龍獻文:甘做牛角山村的孺子牛

  ●馬豹子:變魔術“變”出好日子

  ●汪其德:致富“頭羊”讓鄉親喜洋洋

  ●劉發英:情系貧困生 甘做“擺渡人”

  ●馮樂平:把小西瓜做成大產業!

  ●吉克石烏:讓彝族孩子“嘗到讀書的甜頭”

(責任編輯:鄧浩)

李洪亮:融合發展帶給農民的好處實實在在

2020-09-21 13:51 來源:全國人大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