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吳志明接受記者采訪。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鐘義見)在美麗的南海之濱,城市群星羅棋布,粵東大地上潮汕平原水網密布、四野如碧,亞熱帶氣候四季郁郁蔥蔥,把汕頭市裝點成一顆花團錦簇的南國明珠。
不唯如此,汕頭處于“嶺東之門戶、華南之要沖”樞紐地位,是華南對外貿易的中心之一,還獨享三個“唯一”特色:北回歸線與中國海岸線唯一相交的城市,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中心城區擁有內海的城市,曾被恩格斯譽為“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汕頭因僑而立,開放而興。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汕頭經過40年奮進發展,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和實踐探索,從改革“試驗田”和開放“窗口”,鮮明彰顯出經濟特區的生機與活力,為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新起點,奠定了新前提。
8月27日,中央媒體采訪團一行走進汕頭開展主題調研報道。汕頭招商港口,海岸線一望無際,碼頭橋吊與藍天碧海相映生輝,貨輪與貨柜集裝箱無縫對接。
汕頭市招商局港口集團華港集裝箱公司經理陳順洪興奮地告訴記者,汕頭港作為國家沿海主要港口和“一帶一路”重點建設節點港口,歷來是粵東、閩西、贛南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門戶,現有500噸級以上泊位92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21個,碼頭通過能力5307萬噸,集裝箱200萬標箱。
2019年以來,汕頭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圍繞加快汕頭經濟特區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旨在成功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
汕頭港今天有此規模,與汕頭創新驅動推出的大港口戰略緊密相關。
汕頭市招商局港口集團華港集裝箱公司經理陳順洪接受記者采訪。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以“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提升城市能級
今年年初,汕頭出臺了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貫徹落實省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若干重大措施的行動方案,制訂煥發特區活力提升城市能級等5個行動方案,與深圳市簽署兩市深度協作框架協議。
積極探索與深圳建立“核+副中心”常態化交流溝通機制和區(縣)、平臺長效化對接合作機制,推進兩地優勢產業耦合發展,加強重大產業、重大項目導入,力爭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帶動“汕潮揭小灣區”發展格局。
建立相關特事特辦機制,在對標學習、對接合作中,努力構建與“雙區”“雙核”開放互通的政策環境、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和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
汕頭加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抓住“雙核+雙副中心”重大機遇,無疑把握住了有力叩開未來新發展空間大門的“鑰匙”,有助于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對粵東地區的輻射帶動,助力廣東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
以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打造親情營商環境
汕頭所處的潮汕地區是我國知名僑鄉,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僑資僑力”資源,2019年以來汕頭制定實施12項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150家“僵尸企業”出清重組,新增減稅降費61.82億元。總結推廣濠江區行政體制綜合改革經驗,探索“放權強區”下放327項市級權限,調整財政管理體制和分配比例,推動市、區(縣)待遇“兩相當”,充分調動區(縣)工作積極性。研究起草關于簡政放權加快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部分區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到鎮,充分激活鎮一級經濟活力。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綜合試點改革,加快“一門、一網、一次”改革和審批服務便民化,市政務服務中心進駐單位47個、事項1675項,企業開辦時間縮短為2天。
汕頭實施穩外貿12條措施,復制推廣177項自貿區改革創新試點,率先開展18項口岸業務改革,汕頭關區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列全國第1位。
加強與華僑華人和各地潮商聯系,在“一帶一路”沿線累計投資項目超過60個、設立境外展銷中心7個。同時,進一步與平安集團、招商蛇口等企業就平安金融中心、珠港新城商務核心島等8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出臺鼓勵華僑產業投資扶持辦法,吸引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來汕創新創業。“華僑板”掛牌企業620家,9家掛牌企業股改轉板到“新三板”。綜合保稅區深化與汕頭海關、廣澳港區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協同聯動,探索“前店后倉+線下自提”、保稅倉直播等政策創新,上半年保稅區進出口額預計增長308.6%。獲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汕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舉措,進一步為汕頭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汕頭招商港口碼頭橋吊與藍天碧海相映生輝。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以國家高新區科創投資開發平臺筑巢引鳳
汕頭國家高新區征地3100畝設立科創投資開發平臺公司,華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投入運營,“智造云谷”人工智能專業孵化器、中國聯通“華南核心CDN機房”啟動建設。化學與精細化工省實驗室掛牌運作,組織19個院士專家團隊開展攻關,2個項目入選省重大科技專項。扎實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工作,201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認定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
制定實施“人才政策30條”配套實施細則42個,建成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區,2019年以來引進博士和博士后197名、外籍高端人才188人、外國專業人才188人;今年起實施引進博(碩)士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集中引進全日制博士1000名、全日制碩士3000名,目前已有博士1101人、碩士9089人報名,第一批確定引進博士205名。
精準施策,實現高品質“產才融合”,必然打造企業創新“強磁場”。筑巢引鳳,繪就人才發展新藍圖,帶來產業發展天地更寬廣。
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汕頭深入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工程,重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勢產業發展提速,努力把塑料化工、紡織服裝,工藝玩具等傳統優勢培育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2019年山頭已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58.5億元。制訂招商引資考核辦法鼓勵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總投資673億元的171個重點項目集中啟動、竣工、簽約,比亞迪3D玻璃項目建成投產,上海電氣海上風電智能制造項目試投產,5G產業園區入選省首批創建名單,三峽、華能等5個風電項目加快建設。挖掘產業發展空間,蓄足產業發展后勁,在全市整合謀劃7個10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型產業園區。制定服務業提升發展行動計劃,推動總部經濟做大,全市總部企業累計達到91家。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8條政策,實施市領導班子成員聯系企業直通車制度,累計投放融資專項資金64.67億元為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高成長企業紓解困難。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對標經濟高質量發展,聚焦的是汕頭突出精準定位,進一步轉變招商模式,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效。
汕頭招商港口景觀圖。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以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
加快建設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7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用3年時間打造15個市級產業園,首批金平區水產、龍湖區醬腌菜、濠江區乳業等7個市級園區啟動建設。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累計有農民合作社1169家,其中省級45個、市級68家。持續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1451家各類企業與全市872個行政村(涉農社區)結對幫扶共建。
全力推進“南粵家政”和粵菜師傅(潮菜)工程,創建5個國家級和省級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工作室,潮汕鹵鵝、青蟹養殖等培訓項目獲國家人社部批準,全市持有潮菜烹調類職業資格證書的粵菜師傅(潮菜)達6000余人。
對于汕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態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表示,近年來汕頭結合區位優勢,在科學技術投入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立足自己的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其創新的路徑和方法都是正確的。另外,在創新驅動和發展上,汕頭還要用好汕頭大學這個科創平臺,并且要引進國內一些科創力量,來為汕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何建華研究員認為,作為經濟特區與著名僑鄉的汕頭,在改革開放初期,對吸引海外華僑與港澳資金回國投資貢獻力巨大。雖然有輿論將汕頭與深圳、珠海、廈門做比較,認為在南方四個經濟特區建設發展中汕頭相對滯后,但事實上,汕頭站在新時代再出發新起點上,放眼國際風云,立足國家戰略,結合自身實際,登高望遠、想深謀細,開拓進取、求新求變,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聚焦發力、行穩致遠。
對經濟特區來說,這種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是彌足珍貴的財富力量。汕頭獨特優勢明顯,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奠定了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進一步以改革創新作為內生性驅動力,汕頭一定會在粵東崛起中實現新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