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盤和林認為,在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智能+”將延續“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變革力量,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指出,要推進“互聯網+”來拓展“智能+”,把它和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等結合起來,推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向前發展。
國家在實施“互聯網+”戰略的這幾年,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革。如果說“互聯網+”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廣闊舞臺,那么“智能+”無疑將會成為中國經濟領域各行業和各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強力助推器,行業智能的發展將推動供給側的產業升級,“智能+”也將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事實上,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智能+”也是參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議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已經進入新的“智能化”階段,應該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更加前瞻地向人工智能布局,讓人工智能像水滴一樣滲透入各行各業,通過“智能+”的新引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入新鮮“活水”。這一言論也被媒體形象地總結為“水滴論”。
近幾年,人工智能成為科技領域最活躍和發展最迅速的技術方向。在中國,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已經受到了各方的重視,但其在行業和產業方面的發展相對緩慢。“智能+”概念的提出,其實質就是要把人工智能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商業模式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人工智能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可以預見,在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智能+”將延續“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變革力量,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出,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并進一步指明,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由此可見,“智能+”將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此外,從中國目前各行業與人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來看,“智能+”將在推動各行業智能化升級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人們的智能生活。
從產業發展的實踐來看,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掛號難、排隊時間長、就醫體驗差等困擾大眾的就醫問題;人工智能與政務服務結合,可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效率;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制造業的生產力水平和勞動效率,推動制造業從制造向服務轉型,讓人們享受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
從“互聯網+”到“智能+”的升級,從經濟變革來看,是從消費升級到產業升級的變革,是從需求側變革到供給側變革的升級。“智能+”的推廣和不斷深入,將推動中國各行業的商業變革和效率提升,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提供有利的基礎保證。
今年全國兩會已落幕,但政府與企業對“智能+”的關注還在持續。面對人工智能與各領域融合的浪潮,“智能+”必將成為傳統產業實現跨越的巨大動能。(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推動關鍵技術革命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是什么?是另一個版本的智能制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