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研究

2023年07月04日 17:04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遲福林

  遲福林

  [摘 要] 我國總體上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仍有較大空間,同時也面臨著外部環境變化的嚴峻挑戰。抓住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機遇、有效應對產業競爭的挑戰,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 結構轉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453(2023)05-0004-08

  從產業結構轉型的趨勢看,數字賦能不僅培育和帶來了新的產業,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重要的是,數字化時代“開源、上云、跨境”的不斷提速,使數字賦能在新型工業化中的作用快速提升。用好數字賦能,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是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大任務。

   

  一、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轉型的基本趨勢

   

  產業結構是經濟結構的核心,產業結構升級是經濟增長的關鍵。經過4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趨勢看,未來5—10年產業結構升級仍有巨大空間,并由此蘊藏巨大增長潛力,成為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新發展階段

  代化是基于工業化的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歷史性過程。它既是基于勞動生產率提升的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更是與工業化進程相適應的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環境等制度安排的結果。也就是說,推進現代化進程,在相當大程度上是推進工業化的進程。

   

  

基本指標

  工業化初期(1978

  工業化中期(2004

  工業化后期(2022

  人均GDP(美元)

  228.7

  (低于496美元進入工業化初期的標準)(1978年美元)

  3957

  (符合28805760美元的標準)(2004年美元)

  12741

  符合711213910美元的標準2020年美元)

  產業結構

  27.7%47.7%24.6%

  (符合第一產業>20%第一產業占比低于工業占比的標準)

  12.9%45.9%41.2%

  (符合第一產業占比<20%,第二產業占比超過第三產業占比的標準)

  7.3%39.92%52.78%

  (符合第一產業占比<10%,且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占比的標準)

  城鎮化率

  17.92%

  (符合低于30%的標準)

  41.76%

  (符合30%50%的標準)

  65.22%

  (符合60%75%的標準)

  第一產業就業占比

  70.53%

  (符合超過50%的標準)

  46.90%

  (符合30%50%的標準)

  22.9%2021年)

  (符合低于30%的標準)

   

  1 我國處于工業化后期(以2022年為例)

   

  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5698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2741美元;三次產業占比分別為7.30%、39.92%和52.78%;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這些都表明,我國總體上已經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這是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二)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鮮明特征

  一是大規模人口的工業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化進程,是一個擁有超過14億多人口大國的工業化進程,在全球工業化進程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

  二是快速的工業化。預計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實現工業化。如果從改革開放之初算起,我國全面實現工業化的時間不足60年。

  三是不平衡的工業化。我國各地區還處于工業化的不同階段。例如,2019年我國6個地區進入后工業化階段,14個地區處于工業化中后期,11個地區處于工業化中期。

   

  

階段

  31個省區市

  后工業化階段

   

  上海、天津、北京、江蘇、廣東、浙江

  工業化后期

  后半階段

  重慶、遼寧、福建、湖北、山東

  前半階段

  河南、陜西、湖南、河北、江西、安徽、四川、內蒙古、寧夏

  工業化中期

  后半階段

  吉林、山西、青海、新疆、西藏、甘肅、黑龍江、廣西

  前半階段

  貴州、海南、云南

  2 2019年中國各地區工業化階段比較[1]

   

  (三)工業化中后期經濟結構轉型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總的看,工業化后期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還有比較大的空間,產業、科技、消費、能源、城鄉、貿易等結構還有10~15個百分點的升級空間,并由此蘊藏巨大的增長潛力。

  是服務型經濟發展蘊藏結構性潛能。2000—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3.8倍。人民群眾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形成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由此蘊藏著結構性增長的潛能。

  二是消費型經濟發展蘊藏結構性潛能。2021年,服務型消費占比為44.2%,預計到2025年,服務型消費占比將超過50%,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這既會帶來巨大的新增市場,也將為數字賦能的工業化提供新的空間。

  三是綠色型經濟發展蘊藏結構性潛能。據初步測算,按照“巴黎氣候協定”要求,在2050年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我國最少需要投資100萬億元人民幣,如果要控制在1.5度,則需要投資138萬億元人民幣以上。換言之,每年平均需要投資3萬億元人民幣以上,持續30年。這將是帶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把這個潛在投資需求轉化成現實投資,將使經濟年均增長提高1個百分點。

   

  二、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趨勢

   

  工業化后期的一個重要趨勢是產業分工的細化與產業間界限的不斷模糊化并存。其中突出表現在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方面。一方面,服務業不斷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形成新的業態;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又與先進制造業緊密結合,推動先進制造業不斷提質升級。

  (一)消費結構升級下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趨勢明顯

  一是產業結構轉型最堅實的基礎在于自身消費結構的升級趨勢。從消費結構轉型趨勢看,2013—2021年,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由39.7%提升至44.2%,年均提升約0.56個百分點。2022年,雖然服務消費受到疫情嚴重沖擊,但服務消費升級的趨勢沒有變化。尤其是2023年春節的相關消費數據表明,服務型消費比物質型消費呈現更快的增長態勢。

   

  

年份

  服務型消費支出水平()

  服務型消費支出增速(%)

  2013

  5246

  -

  2014

  5842

  11.4

  2015

  6460

  10.6

  2016

  7157

  10.8

  2017

  7803

  9

  2018

  8781

  12.5

  2019

  9886

  12.6

  2020

  9037

  -8.6

  2021

  10645

  17.8

  3 2013-2021年全國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水平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庫

   

  二是服務型消費的升級,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2022年我國服務業占比達到52.78%,自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隨著城鄉居民教育、醫療、信息、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轉型還將繼續。例如,預計到2030年醫療衛生市場需求將達到15萬億元,2040年將達到29萬億元,2050年將達到37萬億元;再比如,5G商用將直接帶動信息消費8.2萬億元。由此,推動消費品制造業快速發展,也推動著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

  

  1 1978-2022年服務業占比(%

   

  二)數字化直接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從實踐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在數字經濟的支持下,通過技術進步、市場開放和制度創新驅動,采取技術滲透、產業聯動、鏈條延伸、內部重組等途徑,打破原有產業邊界、促進產業交叉融合、培育形成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相互支撐、高效協同、融合互動的動態過程,最終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過去幾年,我國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深刻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2005-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由2.6萬億元增長至45.5萬億元,增長了17.5倍;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9.8%,提高了25.6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的較快發展,使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進一步提速。我們利用投入產出表初步測算表明,2007—2018年,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強度由0.20降至0.13,制造業融合強度由0.07升至0.12。這表明,產業融合強度呈現優化態勢。

  

  2 2005-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及占比

   

  (三)以數字化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這些年,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趨勢比較明顯,推動著制造業內部結構以及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升級。比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6年的12.4%提升到2022年的15.5%;2022年,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2.1%。

  

  3 2016-2022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4 2018-2022年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

   

  預計到2025年,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程度將穩步提升。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的企業、平臺和示范區。到2025年,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到2035年,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新格局。

   

  三、數字賦能提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趨勢

   

  現代經濟體系中,數字已經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數字賦能不僅形成了大量新興產業,而且推動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資的深度不斷提升,效率不斷改善。

  (一)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增強數字賦能水平

  從各國的發展看,數字經濟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基礎所在。2020年,美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3.6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的41.7%,位居第一;而位居第二的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5.4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16%左右。

  一是加快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爭取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爭取到2035年,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上升至15%,數字經濟占全球比重達到30%。

  二是明顯提升數字經濟產業滲透率。首先,大力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目前數字經濟農業滲透率明顯偏低,需要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數字化水平。其次,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基本形成智能制造格局。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5 2016-2020年數字經濟在不同產業的滲透率(%

   

  (二)依托數字賦能,分產業、分類別、分重點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一是分產業推動。針對制造業,力推生產性服務業融入中高端生產,促進制造業產業升級;針對生產性服務業,基于產業體量和產業質量的差距,著力于激發產業活力、加快生產服務類技術要素積累。

  二是分類別推動。加快發展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在制造業中,勞動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對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短板更為顯著;在生產性服務業中,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依賴偏高,且產值差距更為顯著。

  三是分重點推動。在新技術革命推動下,數字化和智能化是產業融合的重點,應將優勢資源聚焦,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以實現向新一輪全球高端產業和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的攀升。

  (三)打破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面臨的結構性矛盾與掣肘

  一是推動數據要素配置的市場化進程。比如,適應“開源、上云、跨境”的趨勢,加快完善數據確權的機制安排,盡快建立數據定價機制,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有序推進數據跨境流動,以此提升數據要素配置效率,增強數字賦能的水平和深度。

  二是打破服務業領域的壟斷。比如,區分競爭性和自然壟斷環節,建立不同的價格形成機制。壟斷行業需要一定的價格管制,但競爭性環節的價格可以放開。因此,建議在自然壟斷環節與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仍實行政府定價;對競爭性環節的服務業,政府全面放開價格控制,引入競爭機制,實行企業自主定價。

  三是進一步優化“兩業融合”的結構性政策。比如,引導創新資源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擴大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服務供給,加強金融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加強專精特新企業新品首制首試首用保障。鼓勵保險公司加強產品創新,為重大技術創新產品的首制首購首用提供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保險服務。加快制定智能裝備、新材料、工業軟件、網絡安全和信創、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新產品首試首用激勵政策。

  (四)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國際合作

  一是推進制造業的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通過更大的市場開放增強外資預期,提高引進外資積極性,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加強對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外資的引入力度。整合政府、企業、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等信息資源,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搭建外資數據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精準信息支持與服務。

  二是推動服務業的高水平開放。比如,明顯降低服務貿易限制指數。根據OECD發布的2021年全球服務貿易限制指數(STRI),近年來,中國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STRI)與過去幾年相比已逐步下降,但與服務貿易限制指數樣本中的其他國家相比,仍相對較高,需要著力降低。再比如,盡快出臺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提升負面清單透明度。

  

  6 2021年服務貿易限制指數(STRI50國平均與中國的比較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科技合作是制造業與先進服務業融合的重要動力。在外部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大背景下,要積極探索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推動科技領域對外開放進程。比如,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發展離岸創新創業,探索推動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大力發展技術貿易,促進技術進口來源多元化,擴大技術出口。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510年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抓住全球產業鏈布局變化趨勢,依托14億多人的大市場,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重點是推動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突破口是加快推進“兩業”“兩化”融合進程;關鍵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釋放產業結構升級的潛力。

  [作者簡介]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1]數據來源:黃群慧,李芳芳等.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2021)[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12.

(責任編輯:鄧浩)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研究

2023-07-04 17:04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遲福林
查看余下全文